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水生所刘永定研究员荣获国际应用藻类学会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

水生所刘永定研究员荣获国际应用藻类学会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

  • 分类:媒体聚焦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8月3日,在2021年国际应用藻类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永定研究员荣获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Distinguished Applied Phycologist Award)。成为目前获得该奖项唯一的中国人。国际应用藻类学会前主席Roberto De Philippis教授在典礼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刘永定研究员对中国乃至世界应用藻类领域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刘永定研究员从事藻类学研究40年来始终面向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一如既往地重视现场工作,长年驻守野外工作站点,系统揭示了微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规律,创造性地将基础性研究成果发展为环境整治的工程技术,在内陆水体藻类环境生物学及环境治理、干旱退化土壤蓝藻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地外空间藻类生物学、微藻资源利用及产业化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水华蓝藻生物学研究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面,刘永定研究员作为国家973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重点课题“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课题首席科学家,带领研究团队揭示了内陆水体有害藻类水华暴发的生理生态学机制,提出了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发生、发展的阶段论,建立了稳态转换模式下五个阶段划分和表征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不同稳态阶段特征的指标体系,并阐释了环境治理的“三大节点、十大原则”,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施与之相应的环境生态工程,实现了以控制藻华、恢复水生植被为主要措施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同时,通过对蓝藻水华藻-水分离的理论、技术和水华蓝藻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建立了机械清除聚集型藻华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体系。 我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荒漠化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10倍,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刘永定研究员及其团队对长江、黄河、黑龙江流域及北方干旱区陆生藻类开展了广泛研究,揭示了荒漠藻结皮的物理结构、发育过程及其胶结机理,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典型荒漠蓝藻在严酷条件下生存适应的能力与机理,证实了藻类生物结皮在固沙、成土、拓殖方面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荒漠藻人工结皮综合治沙及工程化技术”,实现了荒漠藻的工程化培养和“藻-草-灌-乔”整治荒漠化环境工程技术在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等地区推广应用,发挥了固沙、抑尘、成土、培肥、育草、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生态效益,丰富了防沙固沙的手段和技术,开辟了新的生态修复途径。 刘永定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开展藻类空间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以长期生命保障为目标的二元封闭系统和自组织封闭系统,完成了六次返回式卫星和两次神州系列飞船的空间飞行研究,并牵头研制了兼容33种生物且具备遥测手段,可提供遥控、程控操作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用实验数据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撑,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在火星建立基于微藻的生命保障系统的科学构想。鉴于其在空间生物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刘永定研究员2016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此外,刘永定研究员还积极推动了国内螺旋藻、红球藻等微藻产业的健康发展,主持国际螺旋藻技术研讨会两次、全国性技术会议五次,被特邀作为国际专家参加了印度微藻产业化全国会议,帮助国内超过30家螺旋藻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建议并制定了螺旋藻(食品、饲料)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利用本土微藻资源,首次完成了我国传统食用藻类“葛仙米”(念珠藻)的人工大量培养,发展了固氮蓝藻生物肥料和饲料,提取培养物的胞外产物用于催芽育苗,专利成果已由企业完成转化。 在几十年藻类研究工作中,刘永定研究员共主持参加国家973、863、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5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项、授权发明专利46项;出版专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5名;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此外,刘永定研究员在推动中国藻类研究者与法国、意大利、德国、以色列、斯洛文尼亚、美国等国际同行之间合作交流方面也成果斐然,并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学术教育金棕榈统帅勋章。 国际应用藻类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pplied Phycology, ISAP)成立于1999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藻类学学会之一。该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促进藻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及藻类资源利用相关知识的传播,是全球藻类生物技术研究领域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聚集地,引领着世界藻类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前沿,为藻类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第二届国际应用藻类学大会由水生所主办。ISAP杰出应用藻类学家奖每三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为国际应用藻类学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水生所刘永定研究员荣获国际应用藻类学会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

【概要描述】

8月3日,在2021年国际应用藻类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永定研究员荣获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Distinguished Applied Phycologist Award)。成为目前获得该奖项唯一的中国人。国际应用藻类学会前主席Roberto De Philippis教授在典礼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刘永定研究员对中国乃至世界应用藻类领域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刘永定研究员从事藻类学研究40年来始终面向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一如既往地重视现场工作,长年驻守野外工作站点,系统揭示了微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规律,创造性地将基础性研究成果发展为环境整治的工程技术,在内陆水体藻类环境生物学及环境治理、干旱退化土壤蓝藻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地外空间藻类生物学、微藻资源利用及产业化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水华蓝藻生物学研究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面,刘永定研究员作为国家973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重点课题“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课题首席科学家,带领研究团队揭示了内陆水体有害藻类水华暴发的生理生态学机制,提出了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发生、发展的阶段论,建立了稳态转换模式下五个阶段划分和表征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不同稳态阶段特征的指标体系,并阐释了环境治理的“三大节点、十大原则”,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施与之相应的环境生态工程,实现了以控制藻华、恢复水生植被为主要措施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同时,通过对蓝藻水华藻-水分离的理论、技术和水华蓝藻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建立了机械清除聚集型藻华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体系。

我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荒漠化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10倍,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刘永定研究员及其团队对长江、黄河、黑龙江流域及北方干旱区陆生藻类开展了广泛研究,揭示了荒漠藻结皮的物理结构、发育过程及其胶结机理,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典型荒漠蓝藻在严酷条件下生存适应的能力与机理,证实了藻类生物结皮在固沙、成土、拓殖方面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荒漠藻人工结皮综合治沙及工程化技术”,实现了荒漠藻的工程化培养和“藻-草-灌-乔”整治荒漠化环境工程技术在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等地区推广应用,发挥了固沙、抑尘、成土、培肥、育草、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生态效益,丰富了防沙固沙的手段和技术,开辟了新的生态修复途径。



刘永定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开展藻类空间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以长期生命保障为目标的二元封闭系统和自组织封闭系统,完成了六次返回式卫星和两次神州系列飞船的空间飞行研究,并牵头研制了兼容33种生物且具备遥测手段,可提供遥控、程控操作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用实验数据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撑,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在火星建立基于微藻的生命保障系统的科学构想。鉴于其在空间生物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刘永定研究员2016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此外,刘永定研究员还积极推动了国内螺旋藻、红球藻等微藻产业的健康发展,主持国际螺旋藻技术研讨会两次、全国性技术会议五次,被特邀作为国际专家参加了印度微藻产业化全国会议,帮助国内超过30家螺旋藻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建议并制定了螺旋藻(食品、饲料)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利用本土微藻资源,首次完成了我国传统食用藻类“葛仙米”(念珠藻)的人工大量培养,发展了固氮蓝藻生物肥料和饲料,提取培养物的胞外产物用于催芽育苗,专利成果已由企业完成转化。



在几十年藻类研究工作中,刘永定研究员共主持参加国家973、863、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5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项、授权发明专利46项;出版专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5名;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此外,刘永定研究员在推动中国藻类研究者与法国、意大利、德国、以色列、斯洛文尼亚、美国等国际同行之间合作交流方面也成果斐然,并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学术教育金棕榈统帅勋章。

国际应用藻类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pplied Phycology, ISAP)成立于1999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藻类学学会之一。该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促进藻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及藻类资源利用相关知识的传播,是全球藻类生物技术研究领域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聚集地,引领着世界藻类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前沿,为藻类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第二届国际应用藻类学大会由水生所主办。ISAP杰出应用藻类学家奖每三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为国际应用藻类学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 分类:媒体聚焦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6 22:16
  • 访问量:
详情

8月3日,在2021年国际应用藻类学会第七届学术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刘永定研究员荣获杰出应用藻类学家终身成就奖Distinguished Applied Phycologist Award)。成为目前获得该奖项唯一的中国人。国际应用藻类学会前主席Roberto De Philippis教授在典礼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刘永定研究员对中国乃至世界应用藻类领域发展所起到的引领作用。

刘永定研究员从事藻类学研究40年来始终面向国家亟需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一如既往地重视现场工作,长年驻守野外工作站点,系统揭示了微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生物学规律,创造性地将基础性研究成果发展为环境整治的工程技术,在内陆水体藻类环境生物学及环境治理干旱退化土壤蓝藻修复技术及工程应用地外空间藻类生物学微藻资源利用及产业化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取得了重大的科技进步成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水华蓝藻生物学研究与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面,刘永定研究员作为国家973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项目“滇池入湖河流水环境治理技术与工程示范”责任专家组组长、国家环境重点课题“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技术”课题首席科学家,带领研究团队揭示了内陆水体有害藻类水华暴发的生理生态学机制,提出了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富营养化发生、发展的阶段论,建立了稳态转换模式下五个阶段划分和表征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不同稳态阶段特征的指标体系,并阐释了环境治理的“三大节点、十大原则”,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实施与之相应的环境生态工程,实现了以控制藻华、恢复水生植被为主要措施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同时,通过对蓝藻水华藻-水分离的理论、技术和水华蓝藻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建立了机械清除聚集型藻华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体系。

我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荒漠化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是直接经济损失的2~10倍,加强荒漠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刘永定研究员及其团队对长江、黄河、黑龙江流域及北方干旱区陆生藻类开展了广泛研究,揭示了荒漠藻结皮的物理结构、发育过程及其胶结机理,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典型荒漠蓝藻在严酷条件下生存适应的能力与机理,证实了藻类生物结皮在固沙、成土、拓殖方面的潜能。在此基础上,开创了“荒漠藻人工结皮综合治沙及工程化技术”,实现了荒漠藻的工程化培养和“藻-草-灌-乔”整治荒漠化环境工程技术在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等地区推广应用,发挥了固沙、抑尘、成土、培肥、育草、恢复草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生态效益,丰富了防沙固沙的手段和技术,开辟了新的生态修复途径。

刘永定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开展藻类空间生物学研究的科学家,在我国率先建立了以长期生命保障为目标的二元封闭系统和自组织封闭系统,完成了六次返回式卫星和两次神州系列飞船的空间飞行研究,并牵头研制了兼容33种生物且具备遥测手段,可提供遥控、程控操作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用实验数据为我国载人航天的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支撑,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在火星建立基于微藻的生命保障系统的科学构想。鉴于其在空间生物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刘永定研究员2016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此外,刘永定研究员还积极推动了国内螺旋藻、红球藻等微藻产业的健康发展,主持国际螺旋藻技术研讨会两次、全国性技术会议五次,被特邀作为国际专家参加了印度微藻产业化全国会议,帮助国内超过30家螺旋藻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建议并制定了螺旋藻(食品、饲料)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大力开发利用本土微藻资源,首次完成了我国传统食用藻类“葛仙米”(念珠藻)的人工大量培养,发展了固氮蓝藻生物肥料和饲料,提取培养物的胞外产物用于催芽育苗,专利成果已由企业完成转化。

在几十年藻类研究工作中,刘永定研究员共主持参加国家973、863、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任务5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项、授权发明专利46项;出版专著五部,发表学术论文42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5名、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后5名;被授予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称号;此外,刘永定研究员在推动中国藻类研究者与法国、意大利、德国、以色列、斯洛文尼亚、美国等国际同行之间合作交流方面也成果斐然,并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学术教育金棕榈统帅勋章。

国际应用藻类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pplied Phycology, ISAP)成立于1999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藻类学学会之一。该非营利性机构致力于促进藻类资源的保护和研究,及藻类资源利用相关知识的传播,是全球藻类生物技术研究领域顶尖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聚集地,引领着世界藻类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前沿,为藻类产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第二届国际应用藻类学大会由水生所主办。ISAP杰出应用藻类学家奖每三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为国际应用藻类学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NEWS CENTER

30
2024-09
小黑点

神州奋起,国家繁荣

神州奋起,国家繁荣
查看详情
30
2024-09
小黑点
30
2024-09
小黑点

华为三折叠给科技型环保企业的启示

华为三折叠给科技型环保企业的启示
查看详情
30
2024-08
小黑点

鹤峰农污智慧监测项目

2024年8月我司中标鹤峰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一期)EPC项目智慧监测平台及智慧监测设备采购
查看详情
30
2024-08
小黑点

黄苔治理船升级项目

内蒙古乌梁素海黄苔进行生态治理
查看详情
30
2024-08
小黑点

中机七号湿地实验区投放浮游动物

中机湿地完成清理底泥、草渣、荷花、小杂鱼、围网、水草种植等工程。
查看详情
扫码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微信

邮箱:2058469085@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徐东大街凯旋门广场B座2002室

Copyright ©  武汉市天泉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702946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