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系列报道之二:江苏省系统推进西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设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系列报道之二:江苏省系统推进西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设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系列报道之二:江苏省系统推进西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设 试点以来,江苏省通过省市协同努力,稳步推进武进、宜兴等试点区各项重点工程,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在产业转型升级、水污染系统防治以及水生态修复恢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一)大力开展化工、印染、电镀企业关停并转工作。2017年以来,武进区关停化工企业256家、印染企业58家、电镀企业17家,与试点开展前相比,减企比例分别达68.26%、54.72%和50%。近三年来,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616家、改造规范企业1112家。宜兴市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55家,全市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到36.9%。   (二)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武进区积极研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区域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由国土开发强度高的板块向开发强度低的板块进行财政生态补偿,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宜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的奖补力度,共安排年度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 图1:武进区永安河湖塘段综合整治效果 二、水污染防治水平稳步提高   (一)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水平。对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企业积极开展雨污分流、预处理达标建设。试点开展以来,武进区共完成企业接管超3000家,城区范围内1296家餐饮点已全部完成污水接管;宜兴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58公里,组织开展违法违规设置排污口整改,加快完善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区域内30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整改工作。   (二)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畜禽养殖长效监管,宜兴市禁养区840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限、适养区758家畜禽养殖场整治到位。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滆湖网围拆除,武进区拆除240亩无证网围,完成9449亩有证网围养殖户拆除。清退沿太湖3公里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水产养殖户(企业)76户约1149亩,全面开展江苏太湖雪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460亩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整治。推进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农田休耕、轮作,休耕项目共计减少施肥1000吨左右。   (三)进一步提高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有序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武进区建成滨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漕桥和太湖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横山桥、横林、前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武南污水处理二厂(10万吨/日)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宜兴市全面推进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开收集、精准治理,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工程,推动污水日处理能级提高50%,处理标准由一级A提升到最新太湖地标,完成张渚污水处理厂1万吨/日扩建工程和官林、和桥、南漕、徐舍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和排水片区整治,加快污水管网深入镇村、进村入户,开展城中村、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市老旧小区雨污错乱接整治,持续推进39个中心集镇和被撤并镇镇区排水片区接管,完成300个排水单元污水接管,完成17所学校及3所医院雨污分流改造。   (四)加快建设城乡垃圾处理利用体系。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试点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7年以来,武进区共收集、转运、处置生活垃圾212.17万吨,其中焚烧发电133.2万吨,安全填埋78.97万吨;宜兴市深入推进“人机协同”作战,基本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光大二期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处理能力1700吨/天。   (五)不断加强河湖系统性整治力度。武进区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治理一期、二期试点工程全面完工,支浜河道水质明显提升。宜兴市围绕9条入湖河道,实施主支河清淤工程,持续加强水系沟通、改善支浜水质,积极推进殷村港、东氿等关键部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14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整治率达100%。大力实施重点河道清淤工程,武进区累计完成河道清淤约480公里,河塘清淤约2500处;宜兴市对大港河、大浦港、乌溪港等15条河道的部分主河道及支河实施清淤,清淤累计长度约14.8公里,清淤土方28万方。   三、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加强   (一)持续加大生态造林和湿地修复保护力度。宜兴市累计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83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52万亩,累计创建省级绿化村庄90个,省级森林生态村8个,省级三化村13个。武进区完成造林面积2.51万亩,其中成片造林约1.194万亩,全区自测林木覆盖率达26.4%,环湖健康绿道的做法被国家林草局专家验收组誉为“创森新样本”。每年修复湿地约5000亩,在太湖、滆湖等地开展湿地芦苇收割工作,收割面积约3000亩,进一步提升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功能。   (二)稳步提升蓝藻打捞处理利用能力。积极完善并认真落实太湖湖泛巡查制度,全面实施蓝藻打捞处置工作,基本建成并不断完善蓝藻“打捞-运储-处置-综合利用”体系,构建了“省级统筹、地方实施,重点突出、全湖兼顾,定点为主、动态为辅,近岸为主、离岸为辅”的蓝藻打捞体系,基本形成了“因地制宜建设,固定式藻水分离站和移动藻水分离设施相结合,工厂化处理,信息化管理”的蓝藻无害化处置体系,初步构建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藻泥综合利用体系。2017年以来,累计打捞蓝藻338.21万吨,产出藻泥12.37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量1.5万吨,资源化利用10.87万吨。 图2:武进竺山湖移动式藻水分离站作业现场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系列报道之二:江苏省系统推进西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设

【概要描述】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系列报道之二:江苏省系统推进西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建设

试点以来,江苏省通过省市协同努力,稳步推进武进、宜兴等试点区各项重点工程,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在产业转型升级、水污染系统防治以及水生态修复恢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一)大力开展化工、印染、电镀企业关停并转工作。2017年以来,武进区关停化工企业256家、印染企业58家、电镀企业17家,与试点开展前相比,减企比例分别达68.26%、54.72%和50%。近三年来,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616家、改造规范企业1112家。宜兴市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55家,全市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到36.9%。

 

(二)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武进区积极研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区域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由国土开发强度高的板块向开发强度低的板块进行财政生态补偿,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宜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的奖补力度,共安排年度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



图1:武进区永安河湖塘段综合整治效果

二、水污染防治水平稳步提高

 

(一)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水平。对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企业积极开展雨污分流、预处理达标建设。试点开展以来,武进区共完成企业接管超3000家,城区范围内1296家餐饮点已全部完成污水接管;宜兴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58公里,组织开展违法违规设置排污口整改,加快完善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区域内30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整改工作。

 

(二)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畜禽养殖长效监管,宜兴市禁养区840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限、适养区758家畜禽养殖场整治到位。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滆湖网围拆除,武进区拆除240亩无证网围,完成9449亩有证网围养殖户拆除。清退沿太湖3公里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水产养殖户(企业)76户约1149亩,全面开展江苏太湖雪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460亩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整治。推进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农田休耕、轮作,休耕项目共计减少施肥1000吨左右。

 

(三)进一步提高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有序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武进区建成滨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漕桥和太湖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横山桥、横林、前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武南污水处理二厂(10万吨/日)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宜兴市全面推进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开收集、精准治理,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工程,推动污水日处理能级提高50%,处理标准由一级A提升到最新太湖地标,完成张渚污水处理厂1万吨/日扩建工程和官林、和桥、南漕、徐舍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和排水片区整治,加快污水管网深入镇村、进村入户,开展城中村、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市老旧小区雨污错乱接整治,持续推进39个中心集镇和被撤并镇镇区排水片区接管,完成300个排水单元污水接管,完成17所学校及3所医院雨污分流改造。

 

(四)加快建设城乡垃圾处理利用体系。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试点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7年以来,武进区共收集、转运、处置生活垃圾212.17万吨,其中焚烧发电133.2万吨,安全填埋78.97万吨;宜兴市深入推进“人机协同”作战,基本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光大二期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处理能力1700吨/天。

 

(五)不断加强河湖系统性整治力度。武进区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治理一期、二期试点工程全面完工,支浜河道水质明显提升。宜兴市围绕9条入湖河道,实施主支河清淤工程,持续加强水系沟通、改善支浜水质,积极推进殷村港、东氿等关键部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14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整治率达100%。大力实施重点河道清淤工程,武进区累计完成河道清淤约480公里,河塘清淤约2500处;宜兴市对大港河、大浦港、乌溪港等15条河道的部分主河道及支河实施清淤,清淤累计长度约14.8公里,清淤土方28万方。

 

三、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加强

 

(一)持续加大生态造林和湿地修复保护力度。宜兴市累计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83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52万亩,累计创建省级绿化村庄90个,省级森林生态村8个,省级三化村13个。武进区完成造林面积2.51万亩,其中成片造林约1.194万亩,全区自测林木覆盖率达26.4%,环湖健康绿道的做法被国家林草局专家验收组誉为“创森新样本”。每年修复湿地约5000亩,在太湖、滆湖等地开展湿地芦苇收割工作,收割面积约3000亩,进一步提升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功能。

 

(二)稳步提升蓝藻打捞处理利用能力。积极完善并认真落实太湖湖泛巡查制度,全面实施蓝藻打捞处置工作,基本建成并不断完善蓝藻“打捞-运储-处置-综合利用”体系,构建了“省级统筹、地方实施,重点突出、全湖兼顾,定点为主、动态为辅,近岸为主、离岸为辅”的蓝藻打捞体系,基本形成了“因地制宜建设,固定式藻水分离站和移动藻水分离设施相结合,工厂化处理,信息化管理”的蓝藻无害化处置体系,初步构建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藻泥综合利用体系。2017年以来,累计打捞蓝藻338.21万吨,产出藻泥12.37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量1.5万吨,资源化利用10.87万吨。



图2:武进竺山湖移动式藻水分离站作业现场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1-12 22:45
  • 访问量:
详情

试点以来,江苏省通过省市协同努力,稳步推进武进、宜兴等试点区各项重点工程,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在产业转型升级、水污染系统防治以及水生态修复恢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一、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一)大力开展化工、印染、电镀企业关停并转工作。2017年以来,武进区关停化工企业256家、印染企业58家、电镀企业17家,与试点开展前相比,减企比例分别达68.26%、54.72%和50%。近三年来,累计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616家、改造规范企业1112家。宜兴市关停化工生产企业255家,全市化工生产企业入园进区率提高到36.9%。

 

(二)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措施。武进区积极研究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实施区域开发生态补偿制度,由国土开发强度高的板块向开发强度低的板块进行财政生态补偿,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宜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大对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高效农业的奖补力度,共安排年度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

1:武进区永安河湖塘段综合整治效果

二、水污染防治水平稳步提高

 

(一)全面提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水平。对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企业积极开展雨污分流、预处理达标建设。试点开展以来,武进区共完成企业接管超3000家,城区范围内1296家餐饮点已全部完成污水接管;宜兴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58公里,组织开展违法违规设置排污口整改,加快完善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完成区域内30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整改工作。

 

(二)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畜禽养殖长效监管,宜兴市禁养区840家畜禽养殖场全面关停,限、适养区758家畜禽养殖场整治到位。加强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滆湖网围拆除,武进区拆除240亩无证网围,完成9449亩有证网围养殖户拆除。清退沿太湖3公里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水产养殖户(企业)76户约1149亩,全面开展江苏太湖雪堰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的460亩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整治。推进太湖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农田休耕、轮作,休耕项目共计减少施肥1000吨左右。

 

(三)进一步提高区域污水处理能力。有序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武进区建成滨湖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完成漕桥和太湖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横山桥、横林、前杨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武南污水处理二厂(10万吨/日)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宜兴市全面推进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分开收集、精准治理,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工程,推动污水日处理能级提高50%,处理标准由一级A提升到最新太湖地标,完成张渚污水处理厂1万吨/日扩建工程和官林、和桥、南漕、徐舍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大力推进雨污分流和排水片区整治,加快污水管网深入镇村、进村入户,开展城中村、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市老旧小区雨污错乱接整治,持续推进39个中心集镇和被撤并镇镇区排水片区接管,完成300个排水单元污水接管,完成17所学校及3所医院雨污分流改造。

 

(四)加快建设城乡垃圾处理利用体系。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试点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17年以来,武进区共收集、转运、处置生活垃圾212.17万吨,其中焚烧发电133.2万吨,安全填埋78.97万吨;宜兴市深入推进“人机协同”作战,基本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分类运行体系,光大二期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建成投运,新增处理能力1700吨/天。

 

(五)不断加强河湖系统性整治力度。武进区洛阳镇戴溪片区小流域治理一期、二期试点工程全面完工,支浜河道水质明显提升。宜兴市围绕9条入湖河道,实施主支河清淤工程,持续加强水系沟通、改善支浜水质,积极推进殷村港、东氿等关键部位“水下森林”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14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整治率达100%。大力实施重点河道清淤工程,武进区累计完成河道清淤约480公里,河塘清淤约2500处;宜兴市对大港河、大浦港、乌溪港等15条河道的部分主河道及支河实施清淤,清淤累计长度约14.8公里,清淤土方28万方。

 

三、河湖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加强

 

(一)持续加大生态造林和湿地修复保护力度。宜兴市累计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83万亩,其中成片造林1.52万亩,累计创建省级绿化村庄90个,省级森林生态村8个,省级三化村13个。武进区完成造林面积2.51万亩,其中成片造林约1.194万亩,全区自测林木覆盖率达26.4%,环湖健康绿道的做法被国家林草局专家验收组誉为“创森新样本”。每年修复湿地约5000亩,在太湖、滆湖等地开展湿地芦苇收割工作,收割面积约3000亩,进一步提升太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功能。

 

(二)稳步提升蓝藻打捞处理利用能力。积极完善并认真落实太湖湖泛巡查制度,全面实施蓝藻打捞处置工作,基本建成并不断完善蓝藻“打捞-运储-处置-综合利用”体系,构建了“省级统筹、地方实施,重点突出、全湖兼顾,定点为主、动态为辅,近岸为主、离岸为辅”的蓝藻打捞体系,基本形成了“因地制宜建设,固定式藻水分离站和移动藻水分离设施相结合,工厂化处理,信息化管理”的蓝藻无害化处置体系,初步构建了“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相结合”的藻泥综合利用体系。2017年以来,累计打捞蓝藻338.21万吨,产出藻泥12.37万吨,其中无害化处理量1.5万吨,资源化利用10.87万吨。

2:武进竺山湖移动式藻水分离站作业现场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新闻

NEWS CENTER

21
2024-10
小黑点

【美丽湖北系列】青铜故里——大冶铜绿山文化

【美丽湖北系列】青铜故里——大冶铜绿山文化
查看详情
21
2024-10
小黑点

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检测仪

2024年10月我司便携式水质多参数检测仪更新升级成功。
查看详情
21
2024-10
小黑点

海口南渡江生态调查项目

2024.9月我司人员在海口市南渡江进行水生生态监测调查。
查看详情
30
2024-09
小黑点

神州奋起,国家繁荣

神州奋起,国家繁荣
查看详情
扫码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微信

邮箱:2058469085@qq.com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徐东大街凯旋门广场B座2002室

Copyright ©  武汉市天泉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鄂ICP备1702946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